【 当代精神,来自于脱离当下思维 】

“当奢侈品和品质不再成为主流时,作为当代居住设计者能做些什么?”

“解放欲望.”

“什么欲望?”

“真实的情感和需求。”

不止于艺术的思考 | 家居新闻

1972年,毕加索作品《最后的自画像》

近期反复思考一个问题,在软装设计进行到今天为止,做了不少的项目,又像是一直在做一件重复的事情:雷同相仿的风格,元素反复提取使用,生活方式的研究也始终离不开温馨、精致、品味等美好幻景;

再观现代人,各种生活的压力与烦扰将我们紧紧束缚包裹着,看不到外界的模样,无法沉静下来听一听内心真实情感和需求,盲目焦灼,制化单一 。在这样的大环境熏陶下,设计者们呈现出来的设计作品也是如此。美则美矣,总缺少灵魂。

我们到底在做什么?我不禁要这样问一问。

到底是在做设计还是打着设计师的幌子在设计的流水线上做搬运工?

瞧,多么可怕,经验和埋头赶路使我未曾意识到我只不过是一个拿来主义,凭借专业知识把各种产品元素堆积、搭配、拼凑在一块,努力使其看起来效果不错并沉浸在项目成果中沾沾自喜。

我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,或者设计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?

不止于艺术的思考 | 家居新闻

1890年,毕加索9岁作品《斗牛士》

嗯,我们的社会的确在走向多元,性别、着装、情感也渐渐退进边缘地带,在明确与否中模糊不清。

这意味着当代设计急需去风格化,去生活方式,找到现代空间的“情感”。

有人问毕加索,“艺术是什么?”

毕加索答:“生活中什么不是艺术?”

音乐是艺术,电影是艺术,设计是艺术,沟通是艺术,哲学是艺术,美是艺术,欣赏美是艺术,一花一叶一粥一饭一呼吸都是艺术。可见,生活即是艺术本身。

不止于艺术的思考 | 家居新闻

1907年,毕加索作品《亚威农的少女》

回过头来,重新思考,设计以人为本。

人有五感(尊重感、高贵感、安全感、舒适感、愉悦感),有六欲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景),有七情(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)。对照以上,我们现在所做的设计工作是否依然停留在五感六欲的表象之上?而最重要最真实的情感却被生生忽略了。

情感是什么?是原始的欲望和冲动。

这种情感可以是开心也可以是愤怒的,可以是悲伤或者快乐的。但是它必定带着原始的天性而来,纯粹饱满像万物一样让人心生欢喜。

不止于艺术的思考 | 家居新闻

1937年,毕加索作品《格尔尼卡》

不止于艺术的思考 | 家居新闻

毕加索作品《牛》,图1创作于1945年12月,图4创作于1946年1月

在做不到纯粹之前,去掉矫揉造作,视觉装饰主义,尝试着去解放欲望,尝试找到空间、人真实的情感与需求表现是我们接下去需要思考的课题,怎样让设计充满情绪,如何使一个作品具备像人一样的情感。

不止于艺术的思考 | 家居新闻

1962年,毕加索作品《戴帽子的女人和一件印花衬衫》

毕竟,设计仅仅是一个阶段,而我们对美、对艺术、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是永不止步的。

不止于艺术的思考 | 家居新闻

1972年,毕加索作品《最后的自画像》